1、面皮:凉拌后红绿相映、黄白互衬、色泽鲜亮、食之爽口、气味芳香、风味独特。面皮除凉食外,还有暖面皮、炸面皮、肉丝炒面皮、浆水菜烩面皮等多种吃法。
2、菜豆腐:质地细嫩,色泽清白如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配以油煎辣椒,蒜泥等拌成的佐菜,食之后清香意爽,余味无穷。
3、浆水面:洋县的浆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臣相萧何在此吃面时所起。浆水面条要用人工擀制,使之叶宽,条长,片薄。将煮熟的面条进碗,调上浆水菜的潲子,浇上辣椒红油,浆水面即成。它观上往红白黄相间,进口酸辣清香,归味无穷。
4、熬肉:熬肉,有的地方也鸣炖菜,是指将几种完全不同的菜放在一起烹饪。洋县熬肉是的传统家常菜,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做。因为其蔬菜多,不油腻,味道醇厚,四季皆宜,因此深受汉中人民的喜爱。
5、甜酒:甜酒是一种米酒,是一种食物,是一种饮品,所以又鸣酒酿、酸酒、醪糟,陕西地区特色传统小吃,甜酒经糯米发酵而成,有助消化,并且在夏天可以解暑、解乏,口味香甜醇美,同时也是最普遍、最受欢迎的一种小吃,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爱上一个人
可能是一见钟情
其实
对一个地方的感情也是一样
爱上一座城市、一片景色
或许真的只是一瞬间的事儿
洋县——一座古老的小城
就有这样的魅力
那一幕幕的画面
仿佛就是心中寻找许久的风景
祥和安谧
总有那么一瞬间
你就爱上了TA
美景一不小心爱上她
1、洋县两角山风景区
位于县城北10公里的国家级朱鹮自然保护区内,因山有双峰并峙,故名两角山,又如妇人双乳,亦名“双乳山”,是世界珍禽朱鹮的重要栖息地。北靠秦岭,面对汉水,海拔近千米,气候温润,古树参天,苍翠欲滴,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2、朱鹮梨园景区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徜徉“中国最美田园”朱鹮梨园,沿途雪白如雪的梨花竞相绽放,扑面而来,坡连坡,树挨树,朵朵梨花在嫩绿的小树叶衬托下,是那么的圣洁和雅致,如朵朵白莲在空中舞动,姿态摇曳,风情万种。
3、华阳景区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条天然而漂亮的分界线。它横亘东西,兼容并蓄着北地的壮美和南方的优美,宏伟又不失灵秀,广袤又极绝雅致,原始的质朴中布满神秘的气息。它,就是秦岭密境、国宝乐园——陕西长青华阳景区。
4、洋县开明寺唐舍利塔
位于洋县县城中央开明广场。建于唐代开元盛世,宋曾修葺过一次,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塔的所在地原来有座很大的寺院鸣“开明寺”。因而此塔亦称“开明寺塔”。塔呈荸荠状,玲珑典雅.亭亭玉立。塔高约30米,13层。民谣说:“洋县有座荸荠塔,离天只有二尺八”。
5、青山看景区
青山看天然风景区位于巴山北麓、汉江南岸的石关乡境内,距西洋二县各26公里。主峰青武山海拔747米,山势险峻陡峭,一峰独秀,竹木茂密,冬热夏凉,四季如春。是集道教文化、人文景看、山光水色于一体的旅游看光胜地。
6、蔡伦墓祠景区
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东10公里的龙亭镇。这里古柏参天,殿宇栉比,碑石林立,风景奇丽而清幽。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就长眠在这里,千百年来在这里接受着子孙的顶礼膜拜,是国内外一切追求文明与入步的人们参看朝拜的圣地。
7、朱鹮湖风景区
位于洋县以北秦巴山下古筼筜谷口腹地。距县城 6 公里,和世界珍禽朱鹮生态园紧紧相连。漂亮的灙河水库是其主要环境依托,水域辽阔,景色奇丽,沿库奇峰峭壁和山坡上的野花争奇斗艳。不时有朱鹮 、白鹤、鸬鹚、鸳鸯等十余种珍禽翩翩起舞,长年栖息库区。构成了一幅漂亮生动、壮看的青山绿水画长廊。
8、智果寺躲经楼
楼长21.7米,宽18.3米,高12米,属典型的宫殿式建筑,现躲有万历四年内阁首辅申时行题写的“敕赐智果寺”匾,并保存有明“慈圣宣明肃皇太后所赐”佛经3000余卷、4178册,属于明北躲,大内祝崇寺汉经厂印制,经折装,至今保存完好,是研究我国佛教文化乃至欧亚佛教的重要史料。每年阴历六月初六都有盛大的“晒经会”。
美食一不小心爱上她
1、洋芋糍粑
洋芋糍粑,洋县华阳镇的最为地道。进口爽滑细腻,珍馐美味,别具风格。
2、枣糕馍
洋县的枣糕馍,誉满陕西。当地群众喜欢购买这种用绳子串成串串的馍馍待客送礼。洋县枣糕馍放上三四个月,上笼蒸一蒸,还能恢复原来的软度,而没有怪味。
3、浆水面
浆水面,在洋县可算是家常便饭,但以“马畅浆水面”最负盛名。面条光、韧经嚼,如同“皮条”。能开胃口,助消化。老少爱吃。
4、华阳腊肉
乡土美味——华阳腊肉,色、香、味、形俱佳,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5、菜豆腐
青山飞雪——菜豆腐,康熙皇帝曾在洋州客栈吃过。
6、面皮
面皮,以洋县的面皮为最。理由有二,一是洋县的面皮历史最悠久。民间就有北宋时大文学家苏轼的表兄文同任洋州太守时在群众家里吃面皮的传说。因为贪食美味狼吞虎咽,才落了个“馋太守”的笑称;二是洋县的面皮在制怍、调料、花样、口味诸方面多有独到之处,风味别具一格,而名噪市井。
特产一不小心爱上她
洋县民谣:江坝的萝卜苦坨的蒜,槐树关的红苕干又面,石槽的西瓜是生蛋,谢村黄酒喝了光打转!!
1、蕨菜
2、梨
3、五彩米
4、谢村黄酒
谢村黄酒产于陕西汉中市洋县谢村镇。据旧县志说:“洋民好饮食,平坝民多用糯米酿制黄酒,小村店必开酒馆或挑至村中卖之,男女沽之”。
5、土蜂蜜
土蜂蜜,又称野蜂蜂蜜,润肠、润肺、养颜护肝。
6、黑米
黑米,洋县种植黑稻米,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7、红薯
洋县红薯具有品种优良、上市早、薯块大、表面光滑、色泽明亮、口感好、产量高、淀粉含量高、无污染之特点。已获得有机转换食品认证。
文化民俗
1、汉调桄桄
汉调桄桄,它的特点是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咏白念唱的发音均为洋县方言。
2、土布纺织
黄家营土布纺织技艺是以汉江上游所产棉花、以祖传家用的纺车布机入行纺织的一门民间技艺。
3、洋县皮影戏
洋县皮影戏技艺。洋县皮影戏是陕西省地方碗碗腔灯影戏之一。
4、谢村黄酒
谢村黄酒酿造技艺,源于我国商州之时,形成于唐宋,有作坊可考的历史已有340多年。
5、毛笔制作
洋县毛笔制作技艺,诞生于清朝中期的乾隆三十五年左右。
6、蓑衣编制
洋县蓑衣编制技艺,洋县蓑衣始于汉代,它是以龙须草为原料编结而成的一种雨具。
7、佛教音乐
洋县佛教音乐,是我国西部民间音乐的代表作,被誉为佛教音乐的“油花花”。2011年被宣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8、悬台社火
洋县悬台社火,又称洋县高芯子社火,源于商州时代。此种社火是以戏剧角色站在高台梁架上为表演形式,以人抬肩为主要运载方式。现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
来源:阳县文旅